科技要闻

科技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要闻

【成果快讯】原载于《科技日报》三级联用技术实现废气异味治理“感官达标”
发布时间:2025-11-18

【成果播报】

◎本报记者 薛 岩

华星光电深圳光明厂区(以下简称“华星光电”)废气处理中心的大厅中央,巨大的实时监测屏静默矗立,屏幕上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数值始终稳稳地处于10毫克/立方米(mg/m3)以下。“这远低于国家最严格的限值标准,标志着净化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江苏中车云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汇科技”)装备研发部部长陈海峰说。

近日,由云汇科技自主研发的“高压微雾+吸附浓缩+氧化分解”三级联用技术在华星光电废气处理中心成功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实时追踪排放动态,还能自动生成优化策略。它犹如一颗智能大脑,将整个治理流程始终维持在最优区间。

生态环境部出台的《电子工业污染排放标准》规定,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为50mg/m3。此前,尽管华星光电已配置先进治理设施,实现了30mg/m3的达标排放,但由于厂区周边新建住宅区不断增多,废气异味问题仍引发居民持续投诉。

如何让废气异味治理实现从“数字达标”到“感官舒适”的技术跨越?

陈海峰介绍,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种类复杂,包括一般废气、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剥离液废气等。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以剥离液废气为例,原有基础设施难以彻底净化异味,处理效果也不稳定。”陈海峰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提出一套“二级酸洗+化学滤料吸附”梯级净化方案——在原有处理设施基础上,新增两级差异化碱洗系统,在确保有效降解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同时,避免酸雾二次污染。

有机废气成分尤为复杂,含有大量高沸点物质,难以通过单一方式彻底清除。团队在废气处理前端新增“高压微雾冷凝”环节,去除废气中的高沸点物质;同时在原有蓄热式热力氧化装置系统中加入二级转轮,进行二次吸附,进一步降低了烟囱排口数据。

残留异味分子成分多样,浓度波动大,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我们在废气处理末端环节配置高性能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多级协同作用实现异味物质的梯次去除。”陈海峰介绍,目前,这一工艺在处理效率与运行安全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为电子行业高难度废气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环境好不好,最终得过“百姓关”。为了使检验标准达到“群众感知无异味”要求,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引入“公众参与式检测”机制,特邀周边社区居民代表组成嗅辨团,与专业检测人员共同开展现场评估。“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技术数据与群众感受的双重验证,还能让治理过程透明化,增强公众监督的参与感。”云汇科技项目中心总经理朱保飞说。

目前,在华星光电厂区,深度治理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厂区废气排放口VOCs浓度由30mg/m3降至10mg/m3以下,同时白烟现象也明显减少。朱保飞说,监测数据各项指标全面优于预期,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实质提升,环境治理成果真正转化为民生的获得感。

“我们希望将该技术拓展至更多领域,例如电子、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优化—精细管理—社区协同综合治理模式。”陈海峰表示,技术团队还在考虑持续迭代方案,进一步提升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原载于《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s://epaper.stdaily.com/statics/technology-site/index.html#/home?isDetail=1¤tNewsId=82bc52b4201d4b6ca4286f43cc6795f7¤tVersionName=%E7%AC%AC07%E7%89%88%EF%BC%9A%E6%88%90+%E6%9E%9C¤tVersion=7&timeValue=2025-11-18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9 news.hf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