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湖北宜都市,长江、清江在此交汇。
宜都市冬虫夏草生产现场。
宜都市东阳光电池箔生产现场。
宜都市东阳光电池箔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
宜都市LNG动力集散两用船舶项目现场。
宜都市华阳化工工作人员调试系统。
【广告】
湖北宜都,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的万分之一,是全省38个山区县之一。“七山一水两分田”,其中52%为山地,平地仅有11%。
但这座城市的“能量”令人吃惊,2022年宜都市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之一,2024年经济总量达963亿元,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第62位,连续五年获得湖北省市县科技创新考评优秀。
当前,宜都正以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为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抓机遇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力争以实力更足、成色更优、后劲更强的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加速挺进全国千亿五十强。
绿色引领,推进产业转型
日前,在宜都市的嘉鹏新材料厂区内,一块块灰白色板材正在喷刷,这种由磷石膏“点化”而来的新材料各项指标远超国标,产品刚一推出,就迎来了大量订单。
磷石膏包装箱的研发和应用能大量消纳磷石膏,为磷石膏综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谈及产品,公司负责人王长宏颇有底气:“我们的包装箱不仅仅是具有价格优势,通过填充无水石膏,产品更防水防潮,在抗压、耐磨上也有更好的表现,而且还可以回收利用,可降解。”
嘉鹏新材料与武汉科技大学达成合作,今年联合申报了尖刀工程项目,将进一步攻关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项目预计三年内消纳磷石膏1800万吨。
为实现绿色转型,宜都上线湖北省磷石膏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设立九大功能板块,实现产业链企业的信息高频交流、金融一键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绿色转型不仅仅在化工。5月16日,总投资2.25亿元的10艘110米型LNG动力集散两用船舶正式开建,树起绿色航运标杆;湖北天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省级绿色工厂,生产用电一半为光伏发电,其研发的永磁驱动输送设备比传统机型节能30%。
产品迭代,瞄准新兴赛道
产业高度取决于创新厚度。宜都深知,仅仅绿色转型远远不够,必须攀登价值链高端。宜都出台《宜都市打好产业倍增攻坚战行动方案》,围绕新材料、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产业规模、核心竞争力提升,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拳头产品。
华阳化工,是宜都的化工企业,也是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是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的重要供应商。纵然已有优势领域,华阳化工却没有止步于此。其与比利时索尔维集团联合攻关,成功突破高纯电子级磷酸和磷酸铁锂前驱体核心技术,使产品充电时间更短,储能量和安全性都更为突出。
“紫外线吸收剂是公司长期以来的拳头产品,但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拓展锂电池领域是多元化发展的一环。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行业。”华阳化工总经理徐波表示。
近年来,宜都的化工企业在锂电池技术上捷报频传。
兴发化工将磷化工废渣通过有机反应、蒸发结晶和煅烧工艺,转化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硅系负极材料,这种材料被视为具有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材料。而东阳光电池箔,投资105亿元进军高端铝箔市场,建设年产20万吨低碳高端电池铝箔及相关材料项目,攻克高挡位腐蚀箔化成的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的化成工艺,进一步提高静电容量和化成箔性能的稳定性,为产业链补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关键一环。
宜都瞄准新兴赛道,积极引育,成功吸引容汇锂电、磷氟锂业、兴友新能源等企业落户,一条“磷矿—高纯磷酸/磷酸盐—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品”的高附加值产业链逐步成型,既解决了固废堆存问题,又延伸了价值链,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4年,宜都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高端磷系新材料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筑巢引凤,打造雨林生态
近年来,宜都按照“基础研究—中试放大—成果应用”的创新链条,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宜都湖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特色产业打造成果转化孵化阵地。据了解,今年宜都正在推进宜都—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来链接武汉科创资源,塑造“武汉研发—宜都转化”“武汉人才—宜都使用”的协同发展模式。
创新主体是区域发展的“肌体细胞”。近年来,宜都持续开展创新主体培育,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投入等举措,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2024年,宜都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宜都市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大力支持“四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产品研发,对创新研制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高层次人才主导落地的产业化项目,配套资助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政策的有力支持,让企业敢于创新、主动创新。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公司正是受益者之一。走进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公司,研发部总监李全平正带领技术人员开展冬虫夏草新繁育工艺和菌种资源研究。
2022年,宜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5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3亿元。2024年,宜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5亿元。
今年,宜都市出台《宜都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按照方案,预计到2027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
宜都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持续培育创新主体、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协同并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宜都的长远发展筑牢科技支撑。
图文及数据来源:宜都市科技局
原载于《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